歡迎訪問唐山高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聯系我們

唐山高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18603257100
當前位置:首頁 > 優惠巨獻 > 高盟新聞

福利:LE0--馮煒國 《皇帝位》手冊——1

文章出處:作者:人氣:發表時間:2016-9-19 20:46:57

百分百
為發燒友而設的錄音,
跟一般試音碟完全
不一樣的CD!

你們現在聽到的一張CD是百分之一百為發燒友而設的錄音,跟一般試音碟完全不一樣。這CD里的每一軌都有肯定的作用,我將會在每一軌之前或之后都有解說,你們將會利用到每一軌的特殊音響效果找到擺放音箱的最佳位置,駐波最少,反射效應最適當。最深和最圓潤的音場,最佳的結像,定位,和它們的高度。

你們亦可以利用其中的多軌測試組合的動態表現,包括了沖擊力,頻寬,頻段平衡,和細致度。

    音樂部分亦不是單為欣賞而設,每一軌都是特殊的音效表現。我亦將會為各位一一解說。

                                                                    LEO

LE0--馮煒國簡介

    從年輕時代,Leo已愛上了音樂,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里,他接觸了Hi-Fi在數年之后,他不但成為一位發燒友,而且逐漸成為著名的音響器材以及音樂評論人,港、臺、中、美以及東南亞等著名音響雜志都曾邀請Leo替他們撰寫專欄,后來,Leo決定創辦自己的音樂雜志,名為Journey To Sound(JTS),同時也替yohifi.com提供此類內容。

    在此之前,Leo為了尋求音響與效果的真諦,毅然決心學習錄音技術,以及聆聽環境與音效的關系,從兩年多的實踐中,他對音效有更深入的了解,亦開始自己研究最原始的雙聲道單點錄音技術。也因為他能掌握這一種技術,他的音樂生命出現了一個轉折點。

    單點錄音技術使用的器材不但輕便,而且可以利用手提儲電錄音器材在無電源供應的地方進行錄音。Leo多年來走遍了大江南北替當地民間藝術家和樂團錄制藝術價值極高的CD。

    Leo在1992年創辦了Wave Motion Production Co Ltd錄音公司。在短期內成為香港著名的一間藝術音樂兼發燒錄音制作公司,同時也是Philips(菲利普)公司在遠東地區的唯一一間SACD制作中心。

    除了用錄音的推廣作用帶出目前譽滿日本的胡琴家許可,和國際知名的鋼琴家孔祥東之外,他也把絳州鼓團和云南的納西古樂團帶出世界,前者在丹麥、馬來西亞和摩洛哥都作御前表演,充分表現了中國音樂文化的高度藝術,鼓團也曾在臺灣和日本作巡回演出,轟動一時,2006年底再被日本邀請演出12場,納西古樂團亦經常到歐洲各地,宣揚中國古代音樂文化。

   除了錄音制作之外,香港藝術節也委托Wave Motion主辦多個節目,包括:

   1.1995年 山西省絳州鼓樂藝術團
   2.1996年 黃土謠、古琴會友、許可及姬神
   3.1997年 大研納西古樂團
   4.1998年 騰格爾與蒼狼樂隊
   5.2000年 康樂文化事務署主辦之仲夏之夜【俄羅斯國家管弦樂團】
   6.2001年 香港中樂團“千弦齊鳴”
   7.2002年 回歸五周年萬人青年音樂會(香港二胡組)

    Leo參與了制造三項健力士世界紀錄,分別是歷史上最大的牛皮鼓,最大的二胡合奏陣容和最大的鼓陣。

Leo亦替多間制作公司用獨特的調聲手法制造母帶,也因為這原因,當Philips公司決定在香港設立SACD中心時,主事人也輕易到把這責任放在Wave Motion Production Go Ltd手里。

    2004年10月,受聘于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中國錄音師協會和廣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一屆亞洲錄音藝術與科學文化節”,擔任“中國錄音師AFRAS獎項”評委,評選出中國十佳錄音師。

    2004年底在國內成立“交匯點音樂制作有限公司”,致力于整合國內優秀的音樂資源,將最好的音樂及音響效果呈獻給國內和國外的音樂愛好者。

blob.png

    除了制作水準,錄音和混音的技術之外,理想的音響效果還要看壓碟母盤和壓碟的工藝是否完美。

    用肉眼看CD似乎分別不大,然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這句形容詞放在CD制作里是最合適不過了。

    首先讓我們了解CD音頻的傳送方法和準確度的超常要求。CD轉盤里的鐳射光束由下至上射到CD的數碼存放層,然后反射到光電接收囂,接著傳送到解碼器,這一個程序說來非常簡單,但準確度的要求卻是絕高。

    鐳射光束的直徑是小于1.0μm(0.682μm),換句話來說就是不超過千分之一毫米。

    如果要達到最高要求的話,以下兩個基本條件一定要做得到。

    第一是“絕對圓心”,CD中央的圓心的差距是不能大過萬分之一毫米,然而每一壓碟母盤制造室和壓碟廠的“圓心”都有某一程度的差距,循軌功能自熱會受到影響,但這是一個普遍的情況,各位也可以想象得到每一訊號都是不完整的了,

    第二懸表面的平滑度,在顯微境下,它是凹凸不平的,鐳射光束因此出現折射的現象,這樣也直接影響了訊號的完整度。

    可喜的是,廣東音像數字服務中心和寧夏新海利視頻有限公司一起合作把上述的問題基本解決了,他們為了達到“絕對圓心”,單是在模具上花了超過60萬人民幣,以保證壓碟母盤和壓制CD的“絕對圓心”,同時,壓碟材料也改用密度更高、結構更純、也更平滑的水晶胺,以確保壓制出來的盤片的平滑度。

    也許各位都會對深紫色的盤片有一點好奇吧,它是否也有作用呢?

    一般CD制式的鐳射光束是紅色的。但今天我們知道藍光才是最超卓的。除了光頗、光束直徑和長度等無法改變的超級科技之外,我們是否可以在光譜上改變些什么呢?紫色應該就是一個答案。我們除了測試其它顏色之外,也測試了不同的紫色,通過實驗確定了制碟的標準。

    紫碟系列當前有三款。HPD是以上述方法壓制的CD;HDPD的制作方法大致相同,但需要經過廣東音像數字服務中心加以處理,成品是24BIT96KHZ制式,需要使用DVD機回放,兩聲道或6.1環繞聲都可以。HDTD是雙層設計,一面是上述的HPD,另一面是DVD影像,效果有同等的提升。

    在“紫水晶”CD研制成功后,已經有不少公司采用了這一種高精密度壓碟技術,也得到發燒友的認可。

    “紫水晶”CD的音效表現是明顯比一般CD優勝得多。

愿望

    我的發燒旅程已經超越了四分之一個世紀!測試產品數目也許已過一千款,在不同的聆聽環境里替朋友和讀者調校音響組合和擺放喇叭亦數以百次計了,長年累月的經驗和實踐令我對聲音有敏感的反應,它也直接幫助了我的錄音技術。

    經過長時間的實驗之后,我只用一對麥克風便可以成功地收錄整隊樂隊的結像、定位和層次、音場的闊度、深度、高度和正確比例的堂音(亦即發燒友常說的空間感)。成功的關鍵在于麥克風的擺位。道理跟在房中擺喇叭差不多。擺位不正確,上述的音響效果也無法重現。

    通常擺放喇叭時,需要一些準確的軟件,用某一段調校結像,某一段調校音場等十多段。通常調校時要不停地轉換軟件,還要耐心地等待那只有一分數秒的一小段,要重復播放更麻煩。

    如果有一張專供調音用的軟件有多好呢?

    我早已有計劃錄制一張這一類的軟件。但難度實在很高。

    怎樣令發燒友在家中替喇叭找到駐波最小、反射最適當的兩點呢?用哪一類指引可以令任何人都通過喇叭擺放調校之后得到接近完美的音場深闊度,準確的定位,結像,和它們的高度呢?

從開始計劃到今天已經整整五年了,我無數的實驗中找到了方向。

過程

    我在太平洋錄音大廳里錄制最重要的部分,包括了音場闊度和深度擺放指引。

blob.png

    我在大廳里最適當的位置擺放了一對麥克風,在麥克風前面1.5米的正中定下結像點。往后每隔一米也定下了另外8點(圖一)。我認為用實況表現最闊的音場和當中的所有結像定位是最準確的,這樣才能真實反映錄音的效果。于是選用了一只木魚為發聲器,以實況方法錄下了上述9點的音響效果,深度的音效表現完全真實。

相信用這方法是最準確不過了,收錄由左至右完全均衡的闊度大致相同。這9點的中點跟深度第一點相同,左右4點之間的距離是完全一致,它們跟麥克風的距離也是相等,這9點看上去差不多是半圓形。(圈二)

blob.png

    光是錄這調度9點就花了五天時間!原因是擺麥克風是需要百分百準確,否則這9個發聲點的距離便不平均了。比起以遠距離錄整個樂隊困難得多第一次錄好之后便回到交匯點試聽,接著又把試驗CDR拿到音像城的三間試音室測試,然后又先回太平洋再調麥克風,再錄,當效果已達理想之后又走到典雅音樂花園的6間房再測試,同時間亦開始利用它調校喇叭的擺放,終于取得意想中的效果。

    也許當你們聽到這9點的木魚敲打聲時,也想不到這個錄音要這么大費周章。用單點錄音技術收錄到距離是完全平均的9點實在不容易。

    我在太平洋錄音所里也錄了不少有作用的音響效果。你們將會在這CD中一一聽到。

    每一軌都有解說,我請了一位音響界名人協助,他就是廣州電臺新聞資訊頻道有著十幾年主持唱片和音響節目經驗的資深主持人楊濱,CD里由他講解每一軌的作用和調校方法。

音場

    假如你要明白擺放音箱的原理,你必須了解音場的構成原因。

    在一個良好的聆聽環境里以發燒技術擺好了喇叭,坐在皇帝位上聽頂級錄音時會產生幻象,時空交錯,無論錄音是什么時間的制作你依然感到身在現場,一時坐在音樂廳中欣賞交響樂團演奏,另一時又變成在較近距離觀看歌星和樂隊演出。

    擺在眼前就只有一對喇叭,這種奇異的音場幻象是如何產生的呢?

    要了解音場的形成,我們必須了解它的構成原因。

    人類的五官其實只是“工具”,耳朵的作用是把振頻經聽覺神經傳到大腦去,大腦在剎那間完成了分析,令我們“聽”到音訊的內容,但大腦在某些情況下會出現相同的錯覺,令我們感到、聽到或看到超現實的幻象。

    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車輪由慢至快的轉動,慢的時候是向前轉動,到加速到某一轉數時,我們“看”到的是超現實的幻象,輪子突然改向后轉!

    音場的深度和闊度其實也是因為腦子犯錯而感到的幻象。

  在(圖三)內顯示了任何聆聽環境中最重要的反射點。

blob.png

    A1+A2是直接音波
    B1+B2是喇叭的背后反射
    C1+C2是側墻反射

    其他次要反射點還有天花板,地板.座位背后的后墻,全部都有明顯影響。

    A1+A2的音波經過極微細的延遲便到達我們的耳朵,同一音訊的多種反射音波卻以不同的延遲分多次進入我們的聽覺系統。

如果延遲分別非常細小的話,我們的腦是認為沒有分別,太長的話便會被分辨成“重復”,也就是回響,但當適當的延遲卻會令到大腦誤解感覺就是“遠”了。

    各位在圖中可以見得到B的延遲是三者之中最長的,這個遠便變成深度了。

    所以喇叭離后墻越遠,深度也就越深,由此可見深度是比較容易制作的。闊度就比較難了。

    喇叭相距和皇帝位是三角形,它的比例跟單元擴射角度有直接關系。皇帝位其實是三角尖端的焦點,這個焦點形成了中央結像。皇帝位跟喇叭的距離越大,后者的相距也越大。每一款喇叭的擴射角度都略有不同。例如3.5/A需要的座位距離是比較遠的,因為它的擴散角度比一般窄。普遍來說,喇叭相距應該是兩米或以上。加上音箱的闊度,若要離側墻有比較理想的1米的話,房間闊度最少有5米。在一般情況下并不容易。沒有離側墻1米的話,C1+C2的反射便無法有理想的延遲,這種延遲才會令我們的大腦有明顯的錯覺,這種橫向的“遠”便變成音場的闊度了。如果延遲是足夠的話,我們口中的“穿墻”便會出現,兩端的闊度盡頭好象超越了墻的范圍,發聲點象是從墻外傳來。也是上述的原因,發燒友都避免使用玻璃,云石等一切高硬度的建筑材料。因為音波反射速度太快了。不但減小延遲,而且高音一類的短波的反射速度太快了,大腦會感到不自然,感覺到硬,甚至銳利。

    反之用特軟的材料便會令反射有更大的延遲,音場也變的更深更闊。但如果整個房間都用上特軟的材科的話,吸音太多了,也作成高至超高被吸到不成平衡的比例。音質了無生氣,細致表現也減弱不少。

    如果適當地只在反射點上加上特軟物體。我們便可以制作更理想的音場,也同時不會破壞音頻平衡。

    窗簾,百葉窗,厚地毯,大浴巾等部可以用。我個人不喜歡用任何吸音物,我長期都在使用音響擴射板,因為它不但有延遲作用,也同時對音頻平衡只有輕微的影響,調音更容易有把握。

    音波的反射模式跟光差不多,所以尋找這些反射點可以用鏡子反射方法,但需要家人或朋友的幫忙。這步驟應該在擺好喇叭位置才實行。

    自己坐在皇帝位上發指令,朋友把鏡子貼在墻上前后上下滑行,當你從鏡子看到高音單元反映在正中的話,那側墻的左右兩點便是C1+C2的反射點中心。然后把它記錄下來。接著用同樣的方法找尋B1+B2。這一點的反映是喇叭背的上半部。

    天花,地板和后墻的反射點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找得到。音波反射的直徑遠比光大,所以反射點上的設置也不能太細小。最低限度也應有0.5 x 0.5米才見效。大至1米多寬,2米高會更理想。

    在任何聆聽環境中給所有反射點加上吸音物或擴散的設置一定有音效改善。音場更深,更闊,也更大。結像和定位也更明確,設置物料用得對的話更有均衡音頻的作用,各位有機會必須嘗試。

    聆聽環境改善并非三言兩語便可以解釋清楚,以上的簡介只是最基本的道理。如果各位有興趣處理房間的音效反應的話。我提議用擴散板。因為大部分在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的數個品牌都相當中性。

    用吸音物是十分好的方法,但選料卻是十分的專業性,假若你沒有儀器量度每一個反射點對音頻的反應,哪一些頻段是過強或過弱,又不清楚各種吸音物體的吸音效能的話,根本無法對癥下藥。

    剛才已經提到每一款喇叭設計都有獨特的地方,選用單元的擴散角度也不同。以下兩個圖說明單元擴散角度對A1+A2和C1+C2的影響。

blob.png

    (圖四)是顯示窄擴散角度喇叭的音波線路,一般的皇帝位置距離是不足夠的了,結像焦點是在較后的地方,皇帝位拉后也剛好接收到C1+C2最強的反射。

    這一類的喇叭通常是不需要TOE-IN (內傾),音場是散布在喇叭之后。除非喇叭跟側墻的距離太少了,內傾是可以改善一點闊度,結像焦點也相對拉前了(圖五)。

blob.png

(圖六)剛好是相反,闊擴散度的喇叭是需要較前的皇帝位,而且一定要內傾才接收到C1+C2的最強音訊。擺放角度大小不但跟喇叭設計有關,也跟與側墻距離有次要關系,因為反射角度有改變。

blob.png

    當今還沒有儀器可以量度上述全部音波效應,所以唯一可靠的便是你的聽覺系統,聽覺比視覺更容易令你迷惘,所以一定耍有信心。

    市面上大部分的喇叭在一般的聆聽環境中是需要內傾的,音場也變成弧形,內傾角度越大,音場的弧形也更大,極左極右兩端不但再向外延伸,而且弧度兩極可能在喇叭之前,坐在皇帝位上聽音效更有發燒感,空間好象增大了,也有一點被包圍的幻像。

    這樣一來,音場的平衡便被破壞了,因為直接音波和反射角度全部被改變了,定位有可能是偏向兩側的,中間比較空。

    如果你喜歡平衡音場的話,你需要很大耐心,利用擺闊度的橫九點音效指引逐步調校內傾角度的大小。每一環境都不同,所以無法繪你一個準則,當你嘗試過大大小小的不同角度之后,你會逐步了解你的房間的反射特性,如果內傾角度超過7度的話,左右8點都會多多少少偏高中心,這樣子已經非常好了,家居環境的音效反應一定不完美,所以做到八九成已經可能是盡頭了。

音箱擺放和接駁的基本方法

   1.尋找駐波最少的位置

    在所有空間里,最難處理的是低頻,假若低頻有駐波的話,音效表現是混濁不清的,亦同干擾到中至高音。所以首要是替音箱找到最適當的位置。

在以下一軌里,你們聽到的是重復兩次的大鼓敲擊聲,低頻泛音可以達到20周(圖七)。當音箱被擺放到最適當的位置時,鼓聲是最通透,鼓皮聲和低頻泛音都有高清晰度。

blob.png

    如果你的聆聽環境的寬度是不少于5米,而長度亦少于7米的話,你可以首先把音箱擺在離后墻2米的位置處,音箱離側墻是大約0.7米,算起來就是多種距離和房間深闊度的三份之一,以后的擺位變動也用這個比例是最好的。

    假若空間比上述的較小的話,你可以把三分之一收縮到大約四分之一,音箱擺放角度是90度平放,這樣子音箱離后墻是1.6米的話,它和側距便是0.4米。

    當你聽到鼓聲之后,你需把音箱位置每次以兩公分的距離移前和移后多次,你會發覺每一次在移動后音響效果都有改變,敲鼓邊和鼓心都有動態表現而又最通透的一點便是這房間最配合這款音箱的了。最后是在那兩公分之內作微調,你將會感受到微妙的分別。

    請你不要誤會低頻最“響”,最“多”的位置是正確的,在大部分情況下,這是因為有駐波或共鳴引致,例如把音箱放在墻角便有上述的效應,我們,必須找一個全頻都有平均表現才對。

   2.左右聲道的確認

    各位可以用左右聲道確認聲軌(第3軌)證實無誤,如果發現相反的結果的話,那就是線材接駁出錯,可能是訊號線,也可能是音箱線。

   3.相位的確認

    在沒有完全準確的音箱擺放情況下,正相的音樂依然是有相當明確的清晰度,音場應該是散布在音箱之后,在反相時,你會覺得空間是加大了,但有嚴重的混濁感,聽覺好的朋友會感到耳鳴。

    如果是反相的話,音箱線接駁便要修正了,應該是某一聲道的正極和負極不小心倒轉了。


日产一二三四五六七乱码区,萌白酱免费国产一区二区,国产一国产东北一级毛卡片免费网站,久久综合中文字幕一区二区